![]() |
![]() |
南江夫妻教師陳果、張蓉扎根深山17載 |
作者: 來源: 日期:2016/6/3 20:08:50 人氣:22 |
為700多名留守娃筑起溫馨的“家” 馮鍵和元頂子村小學師生合影 5月31日,記者乘車來到了南江縣黑潭鄉(xiāng)元頂村小學。環(huán)顧整個校園,一棟白色低矮的兩層樓房,教室、餐廳、辦公室,孩子們和老師們的宿舍都在其中。不大的水泥操場被花壇和簡陋的白色圍墻環(huán)抱,墻上兩行大字十分醒目:一切為了孩子,為了孩子一切。 陳果、張蓉是這所學校的夫妻教師。1999年初,二人扎根于此,正式開始了農(nóng)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,2002年春季,“留守兒童之家”正式創(chuàng)辦。陳果、張蓉夫婦二人一邊上課,一邊照料留守兒童。17年來,夫婦倆共撫育過700多名留守孩子。 在華西都市報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的“馬云鄉(xiāng)村教師計劃”活動中,陳果、張蓉夫婦二人的故事打動了所有評委,最終獲得“馬云鄉(xiāng)村教師獎”,陳果、張蓉夫婦今年還獲全國“最美家庭”榮譽稱號。 5月30日下午,市委書記馮鍵專程前往元頂村小學,看望慰問這里的留守兒童和陳果、張蓉夫婦。詳細了解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后,馮鍵對陳果、張蓉夫婦的愛心付出表示感謝,希望他們珍惜榮譽、再接再厲,用心用情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園。 從清晨到深夜 夫婦二人悉心照料留守娃 5月31日清晨6點10分,孩子們大多還在睡夢中喃喃囈語。就著窗外晨光,陳果夫婦二人,躡手躡腳穿好衣服下了樓,走進廚房燒火洗菜,輕輕搬動著鍋碗瓢盆,開始給孩子們準備早餐。 12點58分,孩子們在教室午休,陳果、張蓉夫婦回到二樓辦公室,把備課本當做枕頭,趴在桌上午睡。 13點14分,短暫的休息之后,陳果直起了身子,伸出右手按摩了幾下自己的肩膀,開始著手寫教案。隨后,張蓉也醒了,拿過一摞數(shù)學作業(yè)批改起來。 15點40分,張蓉到孩子們的宿舍里,把一床床棉被抱出來曬,“曬得暖乎乎軟綿綿的,孩子們睡覺蓋得更舒服”張蓉笑著說。 21點37分,洗完臉以后,幾個孩子纏著張蓉要聽故事。張蓉摟著他們,“從前有個人見人愛的小姑娘,喜歡戴著外婆送給她的一頂紅色天鵝絨的帽子...”不知過了多久,孩子們都睡著了,張蓉把他們一個個抱上床,脫下衣服鞋襪,給他們蓋好被子,又把三間宿舍的51個孩子挨個看了一遍,才放心地下樓打掃教室衛(wèi)生。 等到忙完了,夫婦二人來到操場上,月光靜靜灑在地上,周圍只剩下“吱吱”的蟋蟀聲。再看表,已經(jīng)是深夜23點42分。 這就是夫婦二人普通而忙碌的一天。 扎根深山17載 一心要做留守娃的“爸媽” 在學校二樓有一間10多平米的宿舍,這就是陳果夫妻倆的家。屋里兩張床擠占了大部分空間,其中一張留給兩個三歲的孩子睡?!靶『㈦x開家人很不習慣,我們要帶著他們睡一陣,一邊陪一邊教,他們才能漸漸獨立?!睆埲卣f。 1994年,陳果做了一名代課教師,當時工資只有幾十元。為了生計,1997年陳果辭職,在巴城開了一家餐館,后來又經(jīng)營服裝門市,生意做得紅紅火火。 1999年1月,陳果與妻子回南江看望父母,就是這次回家路上看見的一幕徹底改變了陳果夫妻倆的生活?!耙晃涣先苏r(nóng)活,兩個孫子,大的約6歲,小的約4歲,在一旁玩累了,躺在田埂上睡著了,老人脫下自己的外衣蓋在小孫子身上,繼續(xù)干活?!被貞涍@一幕時,深深觸動了陳果,讓他感到陣陣心酸。 那一幕刺痛了陳果夫妻二人的心。兩個月后,陳果和妻子做出一個“大膽”的決定:放棄城里的生意,回老家自費辦學。1999年秋季,一所家庭式私立學堂辦了起來,一共招了70多個學生。 2002年春季開學時,村民楊清科找到陳果求助,想把孩子寄住在陳果家。陳果二話不說答應(yīng)下來。消息一傳開,一些要外出的親友紛紛將孩子送過來,短短一個月,住進他家的就有13個孩子。從這一年開始,陳果夫婦與留守孩子結(jié)下了深厚的緣分。 2005年秋,夫妻倆轉(zhuǎn)入公辦的元頂村小代課,每天帶著“留守兒童之家”的的十多個孩子往返于家和學校之間。2007年,孩子們住進了村小宿舍,最多的時候,一學期共來了有70多個留守娃娃。 如今,從這里走出去的孩子,有的讀完高中、大學,有的已經(jīng)參加工作。 至今,每當長大的孩子們回來看望他們時,還親切地叫著“果爸、張媽”?!翱粗⒆觽儚倪@里走出去,長大成人,那就是我們最快樂地時候”陳果說。 “有陳果、張蓉兩位老師照顧孩子,我們在外打工的家長真的放心”鄧淇、鄧莉姐弟倆的媽媽說,老師們不僅教孩子們學習,還引導(dǎo)他們獨立,教他們孝敬父母、明辨是非。對陳果夫妻的付出,鄧淇姐弟的媽媽感激不已,親手繡了一幅十字繡《大愛無疆》,送給夫妻二人。 社會關(guān)注支持 愛心溫暖留守兒童 由于地處偏遠、身居大山之中,這里的情況并未為外人所知。直到近幾年,經(jīng)過媒體的報道,這個大山深處的留守兒童之家逐漸引起了政府和社會關(guān)注。 至今,元頂村小學已經(jīng)收到贈送的電腦、電話、電視機,以及大量體育器材和圖書,學校教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,孩子們的宿舍有了衣柜,還換了漂亮的新床,學校建起了蓄水池、浴室,還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,孩子們從此用水更加方便。 今年5月,學校收到捐款8100元,用以資助留守孩子們的生活,給孩子們發(fā)獎學金...來自縣、市甚至外省的志愿者來到元頂村小學,給留守兒童之家的孩子們送來禮物和祝福...領(lǐng)導(dǎo)的關(guān)心、部門的關(guān)注,以及各地源源不斷的愛心支持和物資援助,讓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環(huán)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,也讓家長更加放心。 這個留守兒童之家把村里的留守娃聚集起來,他們一起玩耍、一起學習、一起長大,還能接受良好的教育,吃上營養(yǎng)可口的飯菜,還能在這里感受到家的溫暖和爸媽一樣的愛。隨著留守寄住學校的孩子越來越多,夫妻倆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?!半m然壓力大,但我們愿意做‘孩子王’,一定把這兒的每一個孩子照顧好”陳果夫妻二人都說,孩子們離不開他們,他們也一定要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長大。 學校門口的松樹,是陳果夫妻二人剛來學校時種下的。如今,已經(jīng)長到近20米高,筆直的樹干參天而上,樹上掛滿了松果。陳果站在校門口,望著這棵樹,輕聲而堅定地說:“我們一定傾盡所能,像培育這棵樹一樣,把孩子們培養(yǎng)成有用之材”。 |